跳到主要內容

商業與政治:冷戰時期香港左派對新中國戲曲電影海報的再創造

2020年7月1日
商業與政治:冷戰時期香港左派對新中國戲曲電影海報的再創造

1953年的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是首部由内地出口到香港的作品,打破當時香港所有票房紀錄,為冷戰時期一場意識形態之戰掀開序幕。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許國惠博士專注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史和冷戰時期香港史,她於一個有關冷戰時期電影海報的研究中發現,這份空前成功背後,蘊含著商業和政治間的角力。

 

兩個暗號打開鐵幕縫隙

許博士發現,當時内地有四成戲曲電影發行到香港,肩負宣揚愛國主義和新中國的重任,靠本地左派陣營如南方影業有限公司等包裝宣傳,海報風格亦要「入鄉隨俗」。為迎合香港觀衆「求真」的口味,《楊門女將》的海報呈現京劇花旦楊秋玲飾演穆桂英的英氣,活靈活現,畢竟明星效應是票房保證。

 

  

 

另一策略是為電影配上英文譯名,如1962年的《野豬林》海報,就用小楷寫上英文譯名《Wild Boar Forest》,以便借香港這個中轉站,將社會主義中國的產品輸出海外非共和反共地區。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手法,竟是當年在冷戰時期的鐵幕打開縫隙的玄機,背後全賴一位「援軍」——著名海報設計師黃金。

 

黃金的魅力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紅樓夢》、《追魚》等戲曲電影海報全是黃金的大作,構圖佈局精妙,演員神態、衣飾紋路巨細無遺。論美術訓練、政治背景等,黃金跟「南方」的內地一流畫師無異。有趣的是,他明明受僱於「南方」創建的普慶戲院任美術主任,也負責設計海報,為何「南方」偏偏願意額外付錢,讓「自家人」賺外快?

 

許博士認為,黃金以私人廣告公司「綜藝」的名義,替「南方」設計海報,以便通過電影審查,這使黃金的印章成為左派電影的「保護色」。此外,「麗聲」等戲院都是「綜藝」的顧客;到六十年代中期,更曾為荷蘭皇家蜆殼(石油公司)做廣告設計。故「南方」聘請「綜藝」出手,不止相中黃金的才藝,更是為了淡化影片和左派的聯繋,避開港英政府的政治審查,才能突破重圍。

 

商業與政治 暗度陳倉

商業的幌子是雙刃劍,可攻可守。許博士指出當時港英政府以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出擊,要求左派影業公司將所有海報底稿送審。電影海報上的寂寂無名發行商「香港大鵬影業公司」和「香港金聲影業公司」,原是兩大電影公司「長城影業」、「鳳凰影業」的「分身」,意圖摘去左派標籤,避開審查,暗度陳倉。

 

另外,許博士亦提出,當時中央領導人鼓勵香港左派以商業模式運作,電影宣傳不只為政治目的,也要為票房。這不僅可為本地左派的收入,也能為國家賺取外匯。但中央領導人又提醒左派,不能為爭取民眾支持而迎合低級趣味,要有計劃地提高民眾的水平。左派製片商要如何平衡商業和政治的考量?可謂挑戰重重。

 

在一幅華麗的電影海報背後,香港左派在冷戰期間重新包裝内地戲曲電影,其出色的商業手腕和運作模式成為宣傳新中國的最佳掩護,希望能爭取最多支持,順利完成宣傳愛國主義、宣傳新中國的艱巨任務。不論是推出一套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還是成就國家大業,都殊不簡單。

研究學者

許國惠博士
許國惠博士
助理教授
人文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
研究領域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 冷戰時期香港史
  • 中國文化史